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的信用贡献
来源: 中国城市信用 时间: 2025-07-28 阅读: 69次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医药购销领域通过医疗回扣“带金销售”等问题多发频发,导致药品耗材价格被层层加码、价格虚高,人民群众意见较大。为此,我们建立了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由省级医药集中采购部门根据法院判决或者行政处置对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分级处置,打击不正当竞争。截至2024年底,各省份评定失信企业735家,受到失信评价的企业,其产品的挂网资格、集中采购资格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各级医疗机构在采购时也会得到该企业失信提示。多数失信企业能够正视自身问题,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信用评价的实施,正在逐渐重塑医药企业开拓市场的路径,从过去的“标高价、招代理、高返点、高销量”转向规范化管理、以质量取胜。
“十四五”期间,为规范药品价格治理,减轻群众的看病负担,国家医保局在在深化药品价格治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其中在滚动推进医药价格风险处置涉及信用监管。